本報訊(記者 李洋)剛剛於12月4日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中國珠算,早在十餘年前就已退出小學教學。昨天,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進行“頭腦風暴”,紛紛為珠算回歸小學生身邊出謀劃策。
  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昨天舉辦了中國珠算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保護工作座談會。中國珠算心算協會特別顧問遲海濱介紹,就在我國將珠算從小學的必修課中剔除時,日本卻堅持在中小學教育中普及珠算。“這個1.2億人口的國家,有100萬人學習珠算。甚至工廠招工都要考珠算,他們認為會珠算的人素質更好。”他說,2005年起馬來西亞也將珠算列入小學一、二年級的必修課。
  在我國,雖然珠算重返小學必修課還很難短時期內實現,但專家們也想到了不少“曲線救國”的辦法。中國藝術研究院馬克思文藝理論研究所所長陳飛龍建議,可以先把現有的珠算學會和珠算博物館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有興趣的小學生課餘時間在博物館、文化館積极參与珠算學習和競賽活動,培養興趣小組。
  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中心主任丁岩則想到,可以把珠算和平板電腦游戲結合起來,開發一種打算盤游戲。孩子們玩兒游戲獲得評分,可以刺激他們的學習興趣。
  不過,也有專家提醒,游戲化了的珠算,其承載的文化功能會有很大損失。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呂品田提醒,珠算的傳承一定要手腦並用,也就是一定要親自動手打算盤。如果把珠算操作按鈕化,就無法鍛煉人的手腦配合,這樣傳承珠算的價值也就不夠豐滿。  (原標題:非遺專家探討珠算回歸小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37juqqf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