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商事登記改革在廣東全面鋪開 羊城晚報記者 林桂炎 攝(資料圖片)
  羊城晚報記者 陳強
  10月23日,為期四天的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閉幕。此前7月29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就已確定這次會議的主題將聚焦“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問題”。這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央全會首次以依法治國為主題,輿論認為將通過依法治國“升級版”方案。
  10月17日至23日,羊城晚報推出系列報道——“聚焦廣東法治新思維”,掃描作為改革前沿的珠三角的諸多法治探索,包括:律師進村,普及法律服務;環保警察,探路兩法(行政與司法)銜接;法官職業化,確保審判權獨立公正;終身追責制,防範冤假錯案。
  法治廣東研究中心主任、廣東省委黨校教授宋儒亮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廣東的法治理念和實踐走在全國前面,對全國都具示範意義。在他看來,廣東法治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將為廣東經濟帶來新紅利和新動力。
  落實於法有據
  深圳數十個立法均創全國“第一”
  10月8日,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委員、深圳大學法學院院長黃亞英對外披露,深圳大學已完成《深圳大學條例》的起草,並擬提交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這是中國內地第一部專項高校立法,它引入法定機構治理,爭取更大的招生、管理自主權等。
  2011年,深圳市頒佈《南方科技大學管理暫行辦法》,以行政法規確保改革創新的辦學方向,但南方科技大學創校校長朱清時提出的立法辦學目標,至今尚未實現。《深圳大學條例》謀求上升為特區立法,通過立法釐清政府在高校行政權力的邊界,在國內尚屬首創。
  專家分析指出,這是深圳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改革創新的又一範例。深圳目前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已經超過200項,是全國地方立法最多的城市。這當中,有數十個立法創造了全國“第一”,填補了國家多項法律的空白。
  作為經濟特區,深圳同時擁有特區立法權和較大市立法權,這一優勢得到充分發揮。深圳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白天曾強調,從法律制度上進行頂層設計,充分發揮立法引領、推動和保障改革的作用。
  今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上強調:“凡屬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在整個改革過程中,都要高度重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發揮法治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加強對相關立法工作的協調,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改革。”
  去年年底,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做出決定,率先對廣東現行的214項地方性法規開展全面清理,強調“要及時修改、廢止與全面深化改革不相適應的法規,破除制約廣東新一輪改革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增強社會活力。”
  公佈權力清單
  權力關進玻璃籠將激發市場活力
  華南師範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陳雪認為,珠三角地方政府行政官員的法治意識是走在全國前列的,在具體行政行為中對自己的約束意識比其他省份要強,“在新聞報道中,外地的野蠻拆遷、城管暴力執法新聞較多,珠三角就很少看到”。
  去年11月21日,廣州公佈行政權力清單,成為首個公佈行政部門“權力清單”的城市。去年12月10日,佛山南海區又發佈廣東省首份行政審批“負面清單”,公開355項禁限項目,同時公佈的還有“准許清單”和“監管清單”,三份清單一起納入網絡審批和監督系統。
  按照國內現有的審批體制,政府對企業投資準入一直實行嚴格的審批制度,企業要上新項目,尤其要進入新的領域,就會受到各種關口的阻礙,需要經許多相關部門的審批,蓋許多的章,“負面清單”的推出,可以有效防止行政審批過程中“吃、拿、卡、要”問題。
  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區委書記鄧偉根說,把“權力清單”向社會公佈,既倒逼政府運作更公開透明,也推動企業在市場經濟軌道上“大步快跑”,發揮市場經濟的正能量。南海區區長鄭燦儒表示:“通過與網絡的全面結合,不僅把權力關進了‘籠子’,而且這個‘籠子’是透明的‘玻璃籠子’,行政審批所有環節都公開透明,每個人都可以看到。”
  事實上“權力清單、負面清單和責任清單”,相對應的是“法無禁止皆可為,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的理念,是從法治層面界定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是政府打造法治經濟的強烈信號。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曾表示,以“負面清單”管理為重點重新界定政府與市場、政府與企業的邊界,是激發市場活力的關鍵所在。
  商事登記改革
  循法治軌道推進打造經濟升級版
  今年9月1日,深圳市政府在全國率先對外公佈了《深圳市商事主體行政審批權責清單》及審批事項的後續監管辦法。有評論認為它是行政審批權利與責任的一張“明細表”和“對賬單”,解決了監管錯位、有審批無監管等難題,確立了權責統一的政府治理市場的新機制。
  今年5月26日,商事登記改革在廣東全面鋪開。這項改革最先是在深圳與珠海試點,去年3月1日起在該兩市實施,走在全國前面。在實施改革過程中,深圳與珠海都分別制定了各自商事登記的地方法規,為這項改革“開路”和“撐腰”。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湛中樂曾表示,法治就是最大的制度紅利,此次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從提出、試點到全面決策、部署實施,突出發揮法治的引領和推動作用,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改革。
  專家表示,商事制度改革,就是運用法治思維,把握權力本質,認清公權力的有限性,通過“寬進嚴管”,激發社會投資活力。數據顯示,去年3月1日至今年8月31日,深圳市實施改革後,新登記商事主體66萬戶,同比增長85%,累計實有商事主體161萬戶。
  商事主體激增等情況,也發生在其他實施改革的地方。如今年以來,廣州市全面鋪開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全市上半年新設立商事主體9.2萬戶,同比增長36%,高出同期全國16.71%的增速。截至今年6月底,廣州全市實有各類市場主體111.4萬戶。
  今年10月,深圳市委書記王榮向媒體表示,如果說從計劃經濟邁向市場經濟,是我國市場經濟的“第一次飛躍”;那麼今天就是要以一流法治來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推動市場經濟邁向法治經濟的“第二次飛躍”。編輯:鄔嘉宏  (原標題:商事登記改革在廣東全面鋪開 法治新思維釋放新紅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37juqqf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